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病变有哪些?肝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结石引起胆管系统的梗阻,感染,导致胆管狭窄,扩张,肝脏纤维组织增生,肝硬化,萎缩,甚至癌变等病理改变,肝内胆管结石约2/3以上的患者伴有肝门或肝外胆管结石,据全国调查资料78.3%合并肝外胆管结石。
肝门或肝外胆管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梗阻,导致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,肝脏淤胆,肝大,肝功损害,并逐渐加重肝内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,胆管梗阻后,胆管压力上升,当胆管内压力高达2.94kPa(300mm H2O)时肝细胞停止向毛细胆管内分泌胆汁,若较长时间不能解除梗阻,最后难免出现胆汁性肝硬化,门静脉高压,消化道出血,肝功障碍等。
若结石阻塞发生在肝内某一叶、段胆管,则梗阻引发的改变主要局限于相应的叶、段胆管和肝组织,最后将导致相应的叶、段肝组织由肥大,纤维化至萎缩,丧失功能,相邻的叶、段肝脏可发生增生代偿性增大,如左肝萎缩则右肝代偿性增大。由于右肝占全肝的2/3,右肝严重萎缩则左肝及尾叶常发生极为明显的代偿增大,这种不对称性的增生,萎缩,常发生以下腔静脉为中轴的肝脏转位,增加外科手术的困难。
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病变有哪些?感染是肝胆管结石难以避免的伴随病变和临床主要表现之一,炎症改变累及肝实质,胆管结石与胆系感染多同时并存,急性、慢性的胆管炎症往往交替出现,反复发生。
若结石严重阻塞胆管并发感染,即成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,并可累及毛细胆管,甚至并发肝脓肿,较长时间的严重梗阻、炎症、感染的胆汁、胆沙、微小结石,可经小胆管通过坏死肝细胞进入肝中央静脉,造成胆沙血症、败血症、肝脓肿和全身性脓毒症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。反复急慢性胆管炎的结果,多为局部或节段性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、管壁增厚,逐渐发生纤维瘢痕组织收缩、管腔缩小、胆管狭窄,这种改变多发生在结石部位的附近或肝的叶、段胆管汇合处,如肝门胆管,左右肝管或肝段胆管口等部位。
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发生率很高,狭窄部位的上端胆管多有不同程度的扩张,胆汁停滞,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,增大,增多,往往在狭窄,梗阻胆管的上端大量结石堆积,加重胆管感染的程度和频率,肝胆管结石的病情发展过程中结石,感染,狭窄互为因果,逐渐地不断地加重胆管和肝脏的病理改变,肝功损毁,最终导致肝叶或肝段纤维化或萎缩。
长期慢性胆管炎或急性炎症反复发生,有些病例的整个肝胆管系统,直至末梢胆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,胆管内膜增生,管壁增厚纤维化,管腔极度缩小甚至闭塞,形成炎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理改变。
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病变有哪些?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,是近年来才被广泛重视的一种严重并发症,其发生率各家报告的差别较大,0.3%~10%不等,这可能与诊断和治疗方法不同,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。
长沙京石医院专家提醒,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多样,容易引发病变或并发症,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,因此,患者应当尽早到正规的结石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。